2024-07-25 07:09作者:李丰编辑:李东
漆面是一台车的“门面”,就如同人的外衣一样,不仅关乎美观,还直接影响到车辆的整体价值。同时,漆面也能反映出车企制造工艺和质量管控水平的好坏。近些年,车质网持续收到车主针对漆面问题的投诉,集中表现在“漆面起泡开裂”,其中不乏一些购买不到一年的新车型。
自主品牌成投诉重灾区 新车阶段出现问题概率较大
据车质网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4年6月,“漆面起泡开裂”投诉累计达12,342宗,起泡开裂在同期投诉总量中的占比为1.67%,排名故障问题前20名。从投诉数据变化来看,2022年成为爆发之年,投诉量呈现阶梯式增长,同比涨幅超过1.4倍。随后的年度投诉量虽然有所回落,但仍明显高于2019-2021年。其中,2024年1-6月的投诉量较2023年同期上涨16.8%。
通过具体分析可以看出,自主品牌是投诉重灾区,占比超过6成,其中大多为传统车企的汽油车型。从车型年款来看,2021款车型鹤立鸡群,投诉量大幅领先于其他年款车型,投诉集中在部分自主和欧系品牌车型。从出现问题时间段来看,购车1-3年出现故障的投诉占比最高,其次为购车6-12个月,占比超过总量的1/5。值得注意的是,购车12个月内出现故障的占比之和接近总量的一半,可见“漆面起泡开裂”出现在新车阶段的概率较大。
汽车漆面起泡开裂为何频频引发用户抱怨
众所周知,汽车喷涂工艺是汽车制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可以直观展现车辆的美观程度。汽车漆面主要分为四个层面,分别是电泳层、中涂层、色漆层和清漆层。其中,色漆层提供车身颜色,是在购买车辆时观感最直接的部分,对车辆整体美观度起着关键作用。不少高端车型会在此进行多层喷涂,大家熟知的珠光漆、金属漆等都是在色漆层完成的,因此色漆层的厚度也要高于另外三个漆层。实际上,车漆层数的多少可以侧面反映出车企喷涂工艺的先进性,此前就有一些车企将其作为宣传重点,比如五菱星辰,在车型宣传时曾着重提到了采用高端6层纳米级高品质镀色车漆工艺,以展现其行业领先的车漆防锈与防腐水平。
所以,车漆一旦出现起泡开裂的情况,首当其冲的就是破坏了车漆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泽度,影响了车辆的美观,尤其是车身一些明显位置出现这样的问题,更是会令人心烦,对于有“强迫症”的车主来说,这绝对是场灾难。另外,“漆面起泡开裂”有可能会涉及到多层车漆,破坏了漆面的完整性,令其防护作用失效,如果不及时处理,久而久之,会导致车身出现局部腐蚀和氧化。更重要的是,针对出现问题的漆面进行重新喷涂处理后,整个车身漆面的均匀度就会受到一定影响,后期在进行二手车交易的时候,通过漆膜仪可以检测出哪些部位进行过二次喷漆,从而会降低车辆的残值率,往往出售价格要比原厂漆的车型低不少。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何车主对于“漆面起泡开裂”问题抱怨不断,投诉持续高企。
汽车漆面出现起泡开裂涉及多方因素
1、原材料质量因素
车漆出现问题,我们要从源头来看,首先就是车漆本身,如果采用品质不佳,甚至劣质的油漆,由于其配方或内部光稳定剂、抗氧剂等添加剂含量不足,都会影响到油漆的性能,令漆膜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出现起泡或开裂。其次是车身材料,也就是经过冲压和焊接环节后的“白车身”。一旦出现钣金不平,如表面有凸起、凹陷或压痕等缺陷,会严重影响漆膜的附着性,容易引起漆膜起泡;另外,有些车型的部分车身部件采用的不是镀锌钢材料,而是锌镁铝等新材料,对于喷涂工艺要求较高,有可能会出现喷涂不到位的情况,导致局部漆膜出现起泡。再有就是稀释剂与硬化剂这两种添加剂,在油漆涂装过程中也承担着重要作用,前者是用于调节油漆的黏度,后者是促进油漆的干燥和固化,如果质量不过关,或者不同批次之间的材料存在差异,都可能会导致油漆出现质量问题。
2、生产条件和工艺因素
在保证原材料都没有问题的前提下,生产条件和工艺对于漆膜质量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首先是在预处理环节,也就是针对“白车身”进行清洗、磷化等处理,如果处理不彻底或工艺不当,导致“白车身”表面残留有锈蚀等杂质,对于漆膜的附着性和耐腐蚀性会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在后期引发漆膜出现问题。
其次是施工流程,如果未按照严格的标准流程执行,在喷涂油漆过程中,上一层油漆未完全干燥的情况下进行再次喷涂,会导致气体或水分被困在两层漆膜之间,进而形成气泡。另外,如果喷枪连接的空气管道中有水分,会在喷涂过程中与油漆混合,可能导致漆面出现流挂、针孔、鱼眼等缺陷,增加起泡和开裂的风险。还有就是在喷涂过程中,喷枪参数不准确对于漆膜质量也会产生影响。如喷涂气压设定过大或过小,会直接影响漆面的均匀性和附着力,从而导致漆面过厚或过薄,增加漆面出现起泡开裂的风险。此外,喷涂时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控制不当,对于油漆中添加剂的挥发速度、油漆黏度、涂层干燥时间以及漆膜附着力等都会产生负面作用,进而影响漆面质量。
3、生产质量管控因素
除了原材料和生产工艺外,产品质量管控是否严格也尤为重要。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质检人员需要对生产工艺进行监督,确保各个环节都按照既定的工艺规范进行,同时还需要对生产环境进行控制,避免环境因素对汽车漆面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在车辆出厂前的检验环节中,质检人员会通过外观检查和附着力测试来判断车辆是否符合出厂要求。其中,前者是利用平行光走廊内均匀且平行的光线来对车身进行观察,检查漆面是否存在色差、漆面缺陷和划痕等微小的瑕疵。而附着力测试通常使用划格法或胶带测试等方法,来评估漆层与底材之间的结合强度。一旦这两方面的工作流程中出现人为疏忽或者把关不严,就会导致漆面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
4、使用环境和维护不当等因素
除了车辆本身的因素外,使用环境和日常维护不当对于汽车漆面也会产生不良影响,有可能导致出现起泡或开裂。比如长期在阳光下暴晒,强烈的紫外线下会加速车漆氧化和老化的过程,出现褪色、开裂等现象;而在高湿度环境下,空气中的水分会导致漆膜与基层之间的附着力降低,产生起泡或脱落现象,同时还会加速漆面腐蚀的过程。此外,车主在日常用车时,对于车身表面附着的鸟粪、虫尸等酸性物质长时间不清理,会与车漆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车漆腐蚀起泡开裂;同时,车辆长期在高盐、高湿、高污染的环境下使用,也会加速车漆的老化和腐蚀。
车企解决态度不一 相关标准有待完善
事实上,车辆出现“漆面起泡开裂”问题,车主最关心的是车企的处理态度是否积极、解决方案是否合理,能否最大程度上减少车主的损失。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并不尽如人意。据车质网数据显示,近五年“漆面起泡开裂”投诉的解决率呈现出冲高回落的态势,2024年上半年的解决率降至4成以下,表现明显不如去年同期。
值得注意的是,车企对于车主提出诉求的解决态度也是不尽相同。有的车企对于车主的诉求处理妥当,比如车门位置的漆面出现了起泡开裂问题,直接给车主更换了车门,投诉情况很快得到了缓解;有的车企为车主提供免费原厂喷漆和抛光等服务,同样得到了车主们的认可。当然,也有车企对于车主的抱怨很重视,并发布了公告进行解释,并承诺赠送免费基础保养一次,但从车主反馈来看,显然该车企的做法未能达到车主预期,双方未能达成共识,因此投诉解决率还不到20%。另外,还有一些车企的投诉解决率也非常低,究其原因,“漆面起泡开裂”问题不仅需要进行维修,还牵扯到赔付补偿,容易出现双方扯皮的情况。
“漆面起泡开裂”问题虽然并不算严重的车辆故障,但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可以直观反映出造车工艺的好坏。因此建议车企要引起高度重视,从源头抓起,加强原材料、生产工艺、质检等关键环节的质量把控,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优化处理。同时,对于生产一线的员工要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提升质量意识和专业技能。此外,更重要的是,产品出现问题后,对于车主的合理诉求要积极回应,并及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切莫因小失大,损害消费者的信任。
当然,在国家标准层面也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动汽车油漆涂层技术的提升和标准的完善。现有与车漆相关的只有1999年发布实施的《QC/T 484-1999汽车油漆涂层标准》(以下简称汽车油漆涂层标准),时间有些过于久远。随着汽车涂装技术的不断进步,该行业推荐标准涵盖的涂层类型、质量指标及测试方法等规定可能已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的要求。呼吁国家相关部门根据当前行业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适时修订和完善汽车油漆涂层标准,提高标准的适用性和前瞻性。同时,将制订汽车油漆涂层国家标准纳入议事日程,以更高规格的标准规范企业生产、促进行业技术创新,进一步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总结:
在汽车技术不断进步的当下,为何作为汽车四大制造流程中的涂装工艺还会频频出现问题?是车企为了降低成本而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还是生产工艺存在缺陷,亦或是质量管控出现漏洞?无论是何种原因,车企都必须正视问题,积极推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