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开年高层频繁变动 新旧势力互跳成趋势

2023-02-17 08:44作者:孙思聪 编辑:王厅

  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

  2023年,新能源车的战事进入中场,主流玩家们的势力和版图虽没有完全尘埃落定,但努力的方向却基本明确:旧势力求转型入场券,新势力图发展登云梯。

  在暗流涌动之下,各家高层的人事变动,就格外值得解析。

  “新旧”两派,各取所需

  转型中燃油车企的着急,可以从长城汽车身上管中窥豹。

  今年初,原领克销售公司副总经理陈思英加入长城汽车的消息引起业内轰动。陈思英在行业内极具声望,在2019年-2022年担任领克汽车销售公司副总经理期间,领克的销量有显著增长,品牌形象也在运动化年轻化的方向上有实质性突围。

  刚刚2月8日,长城汽车又宣布果铁夫将加入长城汽车,出任品牌公关总经理一职,负责、企业品牌和技术品牌建设。果铁夫作为汽车资深传播大佬,曾先后在宝沃汽车和高合汽车的品牌营销工作中出任要职。

  长城汽车销量在2022年出现下滑,高端品牌WEY的推广也并不及预期。显然,长城汽车未来瞄准的是高端话的转型方向,主要从品牌方向上去挖人。

  在新能车转型上,奇瑞选择直接向新势力要技术人才。

  2月11日,前小鹏自动驾驶副总裁谷俊丽加盟奇瑞,出任大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于今年2月1日成立,由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注册资金为6.25亿元人民币,主要经营范围包括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硬件销售、地理遥感信息服务、大数据服务、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业务。

  谷俊丽在自动驾驶行业有着资深的履历,其担任过AMD主任工程师,负责大数据和深度学习软件的研究开发;2016年加入特斯拉,开发了Autopilot 2.0产品并实现了在多代特斯拉车上的大规模部署;2017年10月加盟小鹏并出任自动驾驶研发副总裁,曾带领团队推出了第一代视觉泊车方案以及第一代NGP智能导航辅助驾驶的原型。

  传统车企从新势力挖人,转型中的新势力却反其道而行之,向传统车企要人才。

  2月14日,阿维塔科技宣布,陈卓正式担任阿维塔科技高级执行副总裁,向公司董事长兼CEO谭本宏汇报,在公司重大项目推进、关键业务运营等方面协助、配合谭本宏开展日常工作。

  阿维塔科技高级执行副总裁陈卓

  公开资料显示,陈卓供职于长安汽车体系多年,在加入阿维塔科技之前,曾担任长安汽车品牌公关部总经理。陈卓任职期间参与并推动长安汽车的技术品牌发布、多款产品市场营销、品牌焕新、品牌向上及海外市场业务拓展,为产品市场表现及品牌向上打下了坚实基础。

  谭本宏表示:今年是智能电动汽车竞争急速加剧的一年,也是阿维塔的关键之年。我们已经开启首款车型的量产交付,并要在今年挑战10万辆订单。

  在此之前,原小鹏汽车CEO助理李鹏程也正式加盟阿维塔科技,出任公司副总裁、首席营销官(CMO),兼任用户发展中心副总经理。未来将全面负责公司品牌营销相关工作,具体分管用户发展中心下属的品牌规划与策略、产品传播、公关、用户体验与运营部门,直接向阿维塔科技董事长兼CEO谭本宏汇报。

  由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三方联合打造的阿维塔,目前销量远不及预期,显然也希望通过成熟车企的经验实现突破。

  自2023开年以来,汽车圈已经上演了多起“按需挖角、人才对调”的戏码。虽然年初密集的人事调整对于各行各业来说都不是新鲜事,但通过这样的趋势不难看出,以往针锋相对的“新旧”两派正在加速“融合”,来应对下半场的淘汰赛。

  各自为战,殊途同归

  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一大批创新企业在政策的扶持下掀起了新一轮造车浪潮,这也让国内的汽车企业走向了“新”“旧”两个阵营,“新”“旧”的差异一方面来自于成立时间,另一方面则来自于经营理念。

  以“蔚小理”为代表的新晋企业创始人大多出身于互联网或科技行业,在思维模式上往往倾向于“先动手”、敢于试错,同时通过不断地迭代进行优化和完善。而传统企业更讲究严密的规划,万事俱备之后才会进入项目的启动流程。反过来看,传统车企动作虽慢,但具备深厚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储备,不论体系化能力还是渠道规模都更加成熟。

  而对于动作更快的新晋品牌来说,则抗风险能力较弱。两者并无对错,却各自被舆论风向贴上了激进与保守的标签。

  不过,随着近年来企业的发展,“新旧两派”的差异正在逐渐缩小。人才的互相流动,也将各自的优势和理念进行了传播融合。

  以用户运营和文化建设见长的蔚来举例,各家车企都想要学习他们的这一套打法,最直接的方法显然是挖人。一些传统车企甚至在某些岗位上的招聘,目标很明确只挖蔚来汽车的人。针对这一现象,蔚来掌舵人李斌大度的表示“经常会和同事说,如果有人开了工资超过50%,就去吧,去看看再回来也没有问题。”

  传统车企则需要有互联网、科技行业经验的高管,助力其在品牌形象、以及创新和“吸粉”能力上撕掉以往的标签。新晋车企需要传统车企人才在组织架构的管理经验,以及洞察市场趋势的战略制定眼光。

  传统车企正在    打造全新子品牌或新能源品牌,产品理念和服务理念更加与时俱进;而新晋品牌正逐步向规模化迈进,在打法上朝着传统企业转型,从而也引发了如今“人才互换”行业动向。

  车云小结:

  曾有观点将传统车企与新晋车企比作两位演员,前者是德艺双馨、经验丰富的实力派老戏骨,但却面临转型困难、无戏可接的未来。后者则是面容俊俏、不缺流量的新生代小鲜肉,但限于演技不足,作品翻车也就在所难免。

  即便他们的悲喜并不相通,各自的优势和短板也早已摆在了台面之上,但与其跛着脚各自为战,倒不如补强实力、相互融合。所以诸如小鹏汽车与长城汽车的“人才互换”,事实上正是传统车企与新势力之间相互学习的一种过程。

  换而言之,融合本身也是一种创新,虽然可以预见不少困难,也需要经历“水土不服”的磨合期,但通过短板的补齐,也会有越来越多“1+1>2”的效果产生。“两家人”变一家人,或将是下半场开局的新常态。

  两者的融合,或许就像元代才女管道昇所写的《我侬词》: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

  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向中国企业要人才的景象。

  新能源造车势力向市场输出人才,现象背后显示出行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车企也在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向中国企业要人才的景象,这将是中国新能车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010-65993545-8019  jubao@12365auto.com
车质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19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