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年报出炉 2021年谁是单车利润大赢家

2022-04-26 09:27作者:阎明炜编辑:王雨

  造车究竟有多赚钱?

  随着2021年各家车企年报出炉,产品盈利一事再次走进大家的视野。原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任时曾放出豪言,称单车利润一万元,对于华为而言是较为满意的结果。时至今日,自主品牌羸弱、海外/合资强劲的局面是否有所改善?我们距离单车利润一万元究竟还有多远?牛车网翻阅多份车企财报,希望从中找出答案所在。

  自主品牌仍有上升空间

  除却未公布盈利成绩的一汽集团和上汽集团,在几大自主品牌汽车集团中,最为扎眼的当属北京汽车,2021年净利润(自主品牌和北京奔驰两大核心业务)达到151.51亿元,折算单车利润14695.44元。而这其中,北京奔驰营收达到1679.66亿元,占到北京汽车总营收的95.48%,而其毛利润达到422.55亿元,同期北京品牌毛利润亏损则进一步扩大至45.13亿元。这意味着单车盈利主要靠北京奔驰带动,还填补了自主品牌一大块的亏损额度。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广汽集团中。2021年,广汽集团净利润达到73.35亿元,剔除合资板块后,广汽集团自主板块亏损额度达到44.8亿元,按44.44万辆销量计算,单车亏损达到10081元。其中广汽埃安实现年度销量12万辆,按份额推算其亏损额度约在10亿元左右。两家日系合资车企则表现较为稳健,2021年联合营企业投资收益达到114亿元,同比增加19.2%。

  值得一提的是,两大自主品牌销量均在2021年有所上涨,而在盈利增长的合资板块,除广汽丰田外,广汽本田、广汽菲克、广汽三菱销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态势,也就是说,在销量下滑的不利影响下,广汽集团的单车利润的增长仍然主要依赖于合资板块的稳健表现。

  此外,2021年汽车市场因受到疫情反复、芯片短缺等因素影响,汽车销售市场的终端优惠幅度逐渐减少,单车售价有所提升,在消费者购车需求日益增长的当下,一定程度上拉高了车企的利润水平。

  从民营车企角度来看,单车盈利能力仍有较大的爬升空间。2021年,长城汽车、比亚迪、吉利汽车单车利润分别为5250.59元、4143.42元和3275.60元。除了长城汽车一枝独秀外,比亚迪和吉利汽车单车利润均较2020年有两位数的下滑比例。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由于业务触角较为广泛,单纯用总利润计算单车利润有失偏颇,按其50%的业务占比来看,其单车利润应再有所下降。同时,2021年比亚迪全年新能源补贴收入达到58.67亿元,另有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22.63亿元,这合计81.3亿元的补贴+补助费用,为30.45亿元的净利润填补了重要空缺。在补贴政策彻底退出后,比亚迪还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单车利润下滑窘状。

  长安汽车由于暂未公布2021年报,因此我们选取了多家机构对其年度净利润的预测分析,按最高51.23亿元的净利润计算,其单车利润应该在2918元左右,相较上一年度1659元的成绩有了质的飞跃。但在“自主三强(吉利、长城、长安)”中,仍处在较低位置,且从电动化的发展进程来看,“三强”阵营正在承受比亚迪的猛烈冲击。

  至于吉利汽车与长城汽车,在经历了几年短暂的单车利润增长后,近几年又呈现回落态势,其中长城汽车尽管相较巅峰8524.5元有所下挫,但整体表现稳中有升,2021年单车利润以突破5000元关口。而吉利汽车的下挫态势较为明显,继2020年跌破5000元关口后,2021年又跌破4000元大关,单车利润仅为3275.6元。

  新势力普遍亏损

  造车新势力,单车利润仍由特斯拉拔得头筹,高达37575元,几乎达到海外豪华品牌车企的前列水平,它也是至今为止唯一一家毛利率转正的新势力车企。

  同时,按照最新四季度财报数据来看,特斯拉整体毛利率达到27.4%,单车毛利率更是高达30.6%,同期保时捷的单车毛利率仅为16.7%,是特斯拉大约一半的水平。

  作为近年来全速前进的造车新势力,特斯拉随着规模不断增长,车辆成本也在不断下降,预期2022年赚钱能力也将进一步提升。

  特斯拉之下,国内几家新势力的日子却并不好过。受制于疫情反复、零部件断供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即使是头部阵营新势力,也均未能在2021年实现年交付量突破10万辆的关口。

  销量榜首小鹏汽车2021年交付新车9.84万辆,它的单车亏损高达4.95万元,也是头部阵营中亏损最多的一家。销量亚军蔚来2021年交付新车9.14万辆,单车亏损也高达4.39万元。以“抠门”闻名的理想汽车2021年交付新车9.05万辆,与蔚来差距不大。虽然在四季度勉强实现净利转正,但全年单车净亏损仍有3558元,盈利转正仍有一段差距。

  不管是销量成绩还是盈利能力,蔚来都与冠军宝座无缘。2021年,蔚来迎来第二个毛利率转正年份,年度毛利率水平达到18.9%,同比上年增长64%。而理想汽车全年毛利率已经突破20%关口,达到21.3%。但蔚来创始人李斌对此并不在意,并表示未来单车价格不会变化,毛利率也不会有大幅提升。打脸的是,就在此后不久,由于扛不住原材料涨价等负面影响,蔚来宣布旗下主销车型ES8、ES6、EC6起售价格纷纷上涨1万元。

  自诩在成本控制方面做到极致的理想汽车,2021年也出现了大规模的成本上涨,包括扩大公司规模,研发人员从2021年3月底的1633人,增长至2021年12月底的5000人以上。受制于此,理想汽车全年研发累计费用达到32.9亿元,同比增长近200%。

  意识到人员急速扩张带来的成本激增,2022年4月,理想汽车被曝裁撤员工15%,预计将有1800人受此波及,而理想汽车将因此减少约5亿元的薪资支出。尽管理想汽车对此作出澄清,称传言不实,但从降本增效的角度来看,或许裁员是理想汽车能够维持季度净利润向好的最快捷径。

  尽管局势不容乐观,但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仍对此抱有乐观期望,此前他曾发布内部邮件称,2025年理想汽车要成为中国智能电动车企第一名,年度交付新车超160万辆,拿到该市场20%以上的市场份额。从规模效应的角度来看,届时其单车利润或将有所增长。

  2021年,小鹏汽车是新势力头部阵营中净亏损最多的一家,达到48.63亿元,同比扩大78%。因此尽管销量称雄,在营收较低的情况下,单车亏损也与另外两家拉开较大差距。这其中的症结,还需归结于小鹏汽车对于成本把控的欠缺及产品组合毛利率较低。

  2021年,小鹏汽车整体毛利率12.5%,根据掌舵者何小鹏的规划,这个数字要翻上一倍,才是小鹏汽车的理想毛利率水平。显然,相较于蔚来、理想汽车急于收缩成本的目标规划,小鹏汽车的当务之急还是将重心放到毛利率更高的车型产品之上。

  海外车企逐渐回暖

  海外车企阵营中,BBA仍以较高的单车利润水平位居前列,也难怪这一年里众多车企有志一同推出了高端品牌,高昂的单车盈利确实具有十足的诱惑力。2021年,奔驰拿到了42038元的单车利润,与2020年同期相比增长179%。宝马以34145元的单车利润位居第二,但同比增长幅度高达307%,优于奔驰、奥迪的同期表现。至于奥迪品牌,是三家车企增长幅度最小的一位,但2021年单车利润仍高达22600元。

  尽管单车利润增幅一般,但对于奥迪而言,2021年确实是成绩突出的一年。这一年里,奥迪品牌销售收入达到530亿欧元,营业利润55亿欧元,同比大涨114.09%,经营销售利润率达到10.4%。与此同时,奥迪集团全球共交付新车168.9万辆,其中奥迪品牌2021年累计交付新车168.05万辆,与2020年的169.28万辆成绩相比甚至略有减少。

  这意味着在销量没有增长的情况下,奥迪品牌2021年经营利润翻了一倍多,刨去通货膨胀等影响,奥迪在供应链层面的积极管理初显成效,克服了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不利因素影响。与此同时,产品定价的策略调整及对固定成本的收缩改善,都成为奥迪品牌盈利大涨的重要原因。

  而宝马集团的发展路径显然更为优秀,2021年全球售出新车252.15万辆,同比增长8.4%;同期集团总收益1112.39亿欧元,其中净利润达到124.63亿欧元,同比暴增223.1%,创新历史最高净利润记录。

  销量基本持平、净利增速飞快,几乎是BBA三家车企的共同业绩表现。2021年,奔驰全球乘用车累计销售209辆,同比下滑5%,但净利增长速度十分可观,加入商用车业务盈利后,集团总净利已经超越丰田,成为全球最赚钱的车企。而就在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丰田的全球净利还是当时奔驰的6倍有余。

  与丰田类似,在疫情爆发前,大众汽车集团也处在净利润的金字塔尖,相较于2019年,大众汽车集团2021年净利增长9.95%,业绩相较此前恢复幅度有限,其2021年单车利润达到12039元。与BBA阵营相比,丰田、大众等车企产品架构较为复杂,并不面向某一类细分市场,因此,在供应链层面受疫情影响更为严重。具体表现在2020年,大众、丰田净利分别同比下滑37.1%和23.13%。

  相较而言,通用汽车的增长幅度更为稳健,2021年净利639亿元,相较疫情前的2019年大增近50%。2021年,通用汽车全球销售新车约600万辆,同比下滑13%。但单车利润超过万元,达到10644元,同比2020年增长63%。

  这意味着产品结构的不断优化,使得通用在销量下滑的前提下取得了单车利润的逆势上扬,表现优异。此外,中国市场完成销售成绩290万辆,支起了集团销量的半壁江山。

  结语:

  从全球车企的单车利润变化来看,2021年仍是有赚有赔的一年。但从中我们也发现,高端品牌的单车利润始终居于高位,有鉴于此,众多自主品牌开启了冲击高端的向上之路。从车企盈利状况分析,造车赚钱,离不开成本控制、规模优势以及产品开发效率等层面的努力。随着资本的不断涌入和新手们的前仆后继,造车赛道上的竞争也将愈发激烈。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010-65993545-8019  jubao@12365auto.com
车质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19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