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荒”危机之下车企纷纷另谋出路

2021-11-16 09:22作者:阎明炜编辑:王雨

  芯片短缺危机已经逐渐超越疫情带给汽车行业的负面影响。

  在众多汽车厂商因缺芯而被迫减产、延期交付的当下,“减配交车”,成为缺芯大潮之下车企的一条必经之路。继理想、小鹏之后,新一轮的减配车型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特斯拉:减配USB接口

  据特斯拉海外消费者反映,在收车时发现,新车中控和后排没有USB接口,仅仅在接口处预留了接口孔位。此外,手机无线充电功能也被取消。对此,特斯拉官方客服回应称,11月6日以后生产的Model 3和Model Y确实有可能存在上述情况,特斯拉计划从12月开始陆续补装USB接口,但由于芯片短缺影响目前仍未得到遏制,因此具体补装时间无法100%承诺履行。

  这也不是特斯拉第一次减配交付了,此前,特斯拉还取消了Model 3和Model Y新车的乘客腰椎支撑装置,在公众以为特斯拉会对减配车型进行改装或相应退款时,特斯拉对外表示,这类装置并非车辆必备装置,且使用频率并不高,因此不值得再额外花费成本和零部件,尤其在芯片供应短缺的情况下。

  无独有偶,宝马也在此前取消了新车的腰椎支撑装置和触摸屏,但与特斯拉不同的是,宝马对于上述两项减配交付,分别给予车主175美元与500美元的折扣,算是对减配车型进行了折扣弥补。

  通用:取消座椅加热

  受芯片短缺影响,通用多款跨界车以及除顶配之外的全尺寸皮卡,将会取消备受消费者欢迎的座椅加热功能。此外,在芯片荒影响收缓前,上述车辆也不会搭载座椅通风及方向盘加热功能。据悉,自11月15日起,将有包括雪佛兰Colorado、Blazer和Equinox,GMC Canyon和Terrain等在内的十几款车型将不再配备上述功能,且减配车辆交付将会持续到2022年底。

  作为补偿,通用将向上述车辆用户给予150-500美元不等的折扣。根据发言人Sabin Blake透露,目前已有少量未搭载这些功能的车辆交付给了消费者,通用表示仅有部分配置车辆受到影响。近期,通用位于北美装配厂的部分生产计划正在恢复中,未来零部件一旦恢复供应,通用也将重新在车辆上恢复上述功能。

  上汽名爵:MG ONE新车分批上市

  国内市场,车企同样受到了芯片短缺的严重影响,为尽力减弱“芯荒”对于消费者的影响,上汽名爵对于即将推出的两款MG ONE新车采用分批上市的做法,其中MG ONE-α定于2021年内上市,而另一款车型MG ONE-β则先开启盲定,定于2022年再行上市。

  对于芯片短缺一事,上汽乘用车方面也给出解释,名爵的芯片保供小组自2020年疫情开始就一直处于运作状态,并希望通过芯片迭代及自主芯片研发来缓解“芯荒”。

  值得一提的是,MG ONE一直主打“智能化”标签,其诞生于上汽智能全球模块化架构SIGMA,因此,尽管名爵方面未透露MG ONE缺芯的具体情况,但在智能网联、智能驾驶以及智能座舱等方面,想必都会严重依赖到芯片零部件等的技术加持。

  写在最后

  据了解,芯片短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今年汽车全球总产量,据伯恩斯坦咨询预测,芯片短缺将给2021全球汽车行业造成200万-450万辆的产量损失,占比接近全球汽车总产量的近5%。

  为应对芯片短缺危机,不少车企采取了率先生产高利润车型的措施,希望能够在有限时间内将损失降到最低,这也是为什么尽管芯片短缺,但今年第三季度,不少车企出现了销量下降、盈利上升的“怪现象”。

  一个好消息是,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预测,乘用车市场芯片供给最黑暗时刻已经过去,随着9月产量环比8月回升14%,10月产量环比9月继续回升14%,生产恢复总体情况向好。其中10月乘用车生产196万辆,同比下降4%,1-10月累计生产1626万辆,同比增长9.3%。此外,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尤其保持住了强势增长态势,近段时间来基本没有受到芯片供给太大影响。

  与此同时,国内自主品牌芯片自给能力的缺失也在逐渐显现出来,不少汽车芯片厂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器件的研发工作中,高端产品仍然过度依赖海外零部件巨头,在智能汽车时代来临之际,保证芯片不再受制于人,还需要自主品牌车企与芯片供应商的共同努力,相信经历过全球芯片短缺危机之后,新的转机正在萌芽破土中。

相关新闻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010-65993545-8019  jubao@12365auto.com
车质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192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