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那个熟悉的感觉? 奥迪A6L 45TFSI臻选致雅型

2020-03-19

日向天 楼主

奥迪A6L,如果有人记录中国汽车发展的100年,那么这一定是绕不过的名字。20世纪初,奥迪汽车公司在德国人奥古斯特·霍希手上孕育而生;20世纪末,大众集团董事长哈恩带着集团旗下最新款车型——奥迪100来到一汽,作为奥迪A6的前身车型,1988年一汽组装了499辆奥迪100,自此一汽与奥迪正式开启了合作之路。1995年,奥迪100迎来了改款,并同时宣布奥迪100/200车型正式更名为奥迪A6,开启了一段传奇篇章。

如果历史一定要留下些什么,BMW留下的是那对鼻孔,那么奥迪留下的一定是这张嘴。已经进化到C8的A6L,大嘴式的进气格栅总是那么醒目。扁平话的格栅里,宽广的气势在这张进气格栅里喷薄而出。

除了“大嘴”,名为“灯厂”的奥迪自然不会再大灯的表现上丢人。C8的A6L采用矩阵式大灯,大灯的启动也是A6L科技树启动的序章,满足照明的同时矩阵式灯组温柔地避开了前方的车尾,这种有人文关怀存在的科技才是最真诚的科技。

以小见大,从细节回到这台A6L的车身。行政,大抵是我们对这个级别车型的统称,但为什么这些车越来越大却不见臃肿,大概这就是我们说的设计语言吧。至少在A6L身上我看到了凌厉、敏锐的笔触,这也是这个年代中层、高层所需要的素质,由设计师的笔端流露到镜头前。

侧后方看,尾部的灯组被一条贯穿式的金属条切开,灯组由原来的扁平转为立体,内部细节也几经雕琢。这似乎也如我们的生活,从功能到设计,由粗粝走向精致。视角往下方调一下,以前写稿子的时候会纠结,排气到底是杵出管子好,还是方正的造型更有味道。排放法规把这种纠结暴力打断了,隐藏式的造型或许不用破坏整个尾部设计的整体感吧,让炸街的排气留在那个高转年代好了。

毫无疑问,这一代A6L更上一次的万有引力全部集中在内饰里。三块屏幕,刨除大部分的物理按键,这大概是小学时写“想象中的2020”应该有的样子。可能小时候想的再未来一些,所有操作全靠手在屏幕上滑动,不过大体上也就是这个样子了。

笔者的虚拟驾驶舱初体验是2014年试驾的全新TT,即便是我第一次在上海开车也丝毫不惧,就因为虚拟驾驶舱精准的定位,在那个年代,手机定位的延迟在虚拟驾驶舱面前真的挺落后的。而且,在虚拟驾驶舱里多形式的组合变化,这就让“多目标强迫症”患者更感兴趣,“速度表太小”、“车速和地图我都要看”.....这样的挑剔在虚拟驾驶舱面前都无从挑起。

今天来看,这块中控屏幕已经很熟悉了,也记得第一天看到这个屏幕时的惊讶。大块的操作UI,开车操作也流畅如熟悉的老友;简易的操作逻辑,不需要从复杂的下级菜单中去大海捞针;清晰的按键反馈,如此操作可以说是触屏式解决方案的巅峰之作。

空调操作真的是锦上添花,或许在其他品牌看来,有中控大屏幕已经足够给面子了,而奥迪则把这种最具未来感的操作系统“未来到底”。

驾驶的时候,我的感觉是“座椅大概是奥迪最需要改进的地方”。前排座椅的前部承托稍有欠缺,好在座椅材质及分布让腰背放松下来,或许是我太喜欢把座椅调高了。但是坐进后排,也就不认为座椅需要优化了,A6L应该是一台拿来坐的车,前排只配那个体验,有点儿身份才能在后排享受。

动力嘛~还是那台A6L,165kW的最大功率、350Nm的峰值扭矩,数据上看起来虽然很平常,然而7速变速箱积极的升档态度让我感觉平顺如斯,也就别无所求了,不刻意找存在感的变速箱就是最好的变速箱。底盘由曾经的纯粹舒适变为带有一丝运动感的坚韧,所有震动与颠簸的卸力在线性中多了几分劲道;尤其是弯道中,支撑所有油门信心的就是这套底盘调校,将一大部分行政感甩在身后。

所谓一代宗师,不是一个人,是一整个时代。那个时代,有人冲锋在有人藏身幕后,有人一心看着眼前路,有人竭力保全身后身。C8的A6L无疑就是时代造就的宗师,不论唯市场论还是唯产品力论,A6L都是所有竞争对手剑指的标杆。

    暂无回复
发表回复...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010-65993545-8019  jubao@12365auto.com
车质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19238号-1